这是极具王小波个人语言风格的小说集。他的文字有什么风格呢?我小小总结一下个人感觉:
1、“皮”甚至“痞”。平实不造作的唠嗑式语调充斥整本书,好像他的碎嘴在你面前一路唠叨,从头至尾。读者绝不会有隔阂感。亲民、亲书友是毫无疑问的优势。
2、擅于化悲伤、困苦、死亡、愁烦等等负面事件与情绪于平淡无奇的客观语境之中。他能把大悲大苦都表现得理所当然,客观冷静甚至冷酷的直接叙事使荒唐时代的一切变得并不荒唐。时代风貌赤裸裸摆在你面前,你接受不接受,它就在那里。
3、幽默风趣、奇思怪念、天马行空的思想具有独特的不可抗拒的魅力。他可以把很高深的道理用很简单的语句表现出来,也同时可以把很浅显的东西描写的很不平凡。丰富的知识面和广泛的阅读使他的文字具有故事之外的精神魅力和思想实力。
4、性描写的直白。这本书有着很高的荷尔蒙含量,主人公都是“王二”,他的青春期、青年期,甚至人到中年,都对身边的某些女性有着浓厚的、纯洁的喜爱,然后这种爱会进步到性爱。对生殖器、大便、厕所、屁股的使用,绝对慷慨,俯仰皆是,绝不绕道。所以在yue读这本书时,您的荷尔蒙发生一些波动是很正常的。呵呵😄 但这种比较重笔墨的描写并不会降低爱情的力量。王二总体来说是个专情的人,而且对女人很好。
5、他对时代、对青春、对生死等严肃话题的反思是真诚、真实和有感染力的。你读着他风趣的语言,痞了吧唧的叙事,一边笑着,心里却想哭。
王小波的死亡给了他的作品带来了更大的知名度。描写文革时代的作品其实有很多,这个小说集从文学角度、思想性和知青历史、文革历史角度看,自然是该归入佳作范畴。
几篇作品的人物有不少相似的个性,读到后面的作品,觉得主人公似曾相识,不再陌生,阅读兴趣有下降趋势。这可能是唯一我觉得不足处。而把几篇“王二”系列放进一本书,这却可能恰好是王小波有意为之。这些故事里面放进了多少真实的他?我想比例很大。包括他的出身、学历、经历、做大学老师、出国留学生涯、先理后文的历史等等,在小说里都有真实表现。
黄金时代:知青王二与医生陈清扬的爱情故事。
三十而立:青年大学教师的而立生活。
似水流年:文革期间知识分子的悲惨遭遇。
革命时期的爱情:一个青年从十来岁经历文革武斗,到青年期做了豆腐厂后进工人,到后来出国留学,再后来回国来工作的故事。跨越了半生时光。三个女人三种爱情。时代的脚步在文字里移动。
我的阴阳两界:一个生活在地下室的阳痿
如果你仅仅想了解那个荒唐的时代或者看看王小波的语言风格,我个人感觉,看上一两篇就够了。
我自己却不喜欢跳着读书,如果已经决定读一本书,最难看的书我也会去啃完,往往会有不一样的、意想不到的发现和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