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笑话文化》
汉语因为音节少,所以就出现了一个音节被多个字共用的情况,这就出现了一种谐音修辞法。
所谓谐音修辞就是利用某一个词的音,联想到与它发音相同或相近的另外一个词,从而采用这个词的意义。
谐音文化在中国的流传已久,如家家户户过年的时候,“福”字要倒着贴,因为“福倒”与“福到”谐音,寓言一种吉气的气氛。又有过年吃年糕的习俗,因为“年糕”与“年高”谐音,寓言小孩子年年快高长大。相传梅兰芳在院子里面种上了柿子树跟苹果树,是借“事事平安”来寓言等等,此些例子甚多,不一而足。
在这本《笑林广记》里面,有一种笑话就是由谐音文化而来的。
如暗喻讽刺政治,如下面这测:
《牙虫》
有患牙疼者,无法可治。医者云:“内有巨虫一条,如桑蚕样,须捉出此虫,方可断根。”问:“如何就有恁大?”医曰:“自幼在牙(衙)门里吃大,最能伤人。”
其他的谐音文化。
《风流不成》
有嫖客钱尽,鸨儿置酒饯之。忽雨下,嫖客叹曰:“雨落天留客天,天留人不留。”鸨念其撒钱,勉留一宿。次日下雪复留。至第三日风起,嫖客复冀其留,仍前唱叹。鸨儿曰:“今番官人没钱,风留(流)不成。”
再一则。
《要尺》
一裁缝上厕坑,以尺挥(挂)墙上,便完忘记而去。随有一满洲人登厕,偶见尺,将腰刀挂在上面。少顷,裁缝转来取尺,见有满人,畏而不前,观望良久。满人曰:“蛮子,你要甚么?”答曰:“小的要尺。”满人曰:“咱囚攘的,屙也没有屙完,你就要吃(音同尺)!”
再一则。
《野味》
甲乙二士应试,甲曰:“我梦一木冲天,何如?”乙曰:“一木冲天,乃‘未’字也,恐非佳兆。”因言己“梦一雉贴天而飞,此必文门之象,稳中无疑矣。”甲摇首曰:“咦,野(音同也)味(音同未)。”
对于这一点,我感触颇多,这个暑假,我在东莞市的一家五星级酒店当服务员,这是一间中餐厅,又因为广东人喜饮早茶,所以每到周末,厅内往往座无虚席。但是惊奇的是,座位上的排号从来没有带“4”字的,因为广东人忌讳“4”死,因为“4”跟“死”谐音,所以广东人很不喜欢这个数字。
而后,我再择取书中我本人觉得好笑的笑话几个,供书友大乐一回。
1:《赤壁赋》
庸师惯读别字。一夜,与徒讲论前后《赤壁》两赋,竟念“赋”字为“贼”字。适有偷儿潜伺窗外,师乃朗诵大言曰:“这前面《赤(作拆字)壁贼》呀。”贼人惊,因思前而既觉,不若往房后穿逾而入。时已夜深,师讲完,往后房就寝。既上床,复与徒论及后《赤壁赋》,亦如前读。偷儿在外叹息曰:“我前后行藏,悉被此人识破。人家请了这样先生,看家狗都不消养得了!”
2:《屎在口头》
学生问先生曰:“屎字如何写?”师一时忘却,不能回答,沉吟片晌曰:“咦,方才在口头,如何再说不出。”
3:《薑①字塔》
一富翁问“薑”字如何写,对以草字头,次一字,次田字,又一字,又田字,又一字。其人写草、壹、田、壹、田、壹,写讫玩之,骂曰:“天杀的,如何诳我!分明作耍我造成一座宝塔了。”
①薑:即姜字。
4:《田主见鸡》
【原文】一富人有余田数亩,租与张三者种,每亩索鸡一只。张三将鸡藏于背后,田遂作吟哦之声曰:“此田不与张三种。”张三忙将鸡献出,田主又吟曰:“此田当与张三种。”张三曰:“初不与我,后又与我,何也?”田主曰:“初乃无稽(鸡)之谈,后乃见机(鸡)而作也。”
5:《鬼王撒尿》(这个笑话有个段子,而且有点污,哈哈)
大族出丧,路逢大雨,女眷人等,避于路傍檐下。和尚没处存身,暂躲开路神腹内。少顷①,一僧从神腰里伸头探望,看雨住否。诸女眷惊曰:“我们回避,开路神要撒尿哩。”
6:《觅凳脚》
乡间坐凳,多以现成树丫叉为脚者。一脚偶坏,主人命仆往山中觅取。仆持斧出,竟日①空回,主人责之,答曰:“丫叉尽有,都是朝上生,没有向下生的。”
好了,暂且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