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犁
孙犁,原名孙树勋,现代著名作家,“荷花淀派”代表,代表作为《荷花淀》,另有名作《风云初记》、《白洋淀纪事》。
左联五烈士
左联五烈士,即殷夫(白莽、原名徐祖华,有《别了,哥哥》),柔石(原名赵平复,有《二月》、《为奴隶的母亲》),李伟森、胡也频和冯铿。
魏巍
魏巍,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为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
贺敬之
贺敬之,当代诗人,他和丁毅执笔的《白毛女》曾获得斯大林文学奖。代表作为长诗《雷锋之歌》。
茹志鹃
茹志鹃,当代女作家,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百合花》、《静静的产院》、《剪辑错了的故事》,其中《剪辑错了的故事》荣获1979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创作奖。
李准
李准,现代作家,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李双双小传》;由他改编的电影剧本有《高山下的花环》、《牧马人》、《老兵新传》等。其中《老兵新传》摄成电影后,曾荣获1959 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银质奖。他的长篇小说有《黄河东流去》,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伤痕文学
伤痕文学是本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文坛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文学现象。它得名于卢新华以“文革”中知青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伤痕》。伤痕文学的问世标志着新时期文学的开端。它是觉醒了的一代人对刚刚逝去的噩梦般的反常的苦难年代的强烈控诉。伤痕文学的作者们以清醒、真诚的态度关注、思考生活的真实,直面惨痛的历史,在他们的作品中呈现了一幅幅十年浩劫时期的生活图景。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这就是伤痕文学的精神实质。
反思文学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批作家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并追溯到此前的历史,从一般地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上,和伤痕文学相比,其目光更为深邃、清醒,主题更为深刻,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被称为“反思小说”。
较之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不再满足于展示过去的苦难与创伤,而是力图追寻造成这一苦难的历史动因;不再限于表现“文革”十年的历史现实,而是把目光投向1957年以来甚至是更早的历史阶段。重新探究历史是非,对过去一贯以为正确而在实践中证明是错了的政策、路线、事件提出怀疑,并以艺术的方式加以充分而深刻的表现,这就是反思文学的基本出发点。在反思文学兴起的初期,“反右”扩大化、“大跃进”、“文革”等一个个事件的历史真实不断在文学中得到展示,而这些,也就构成了反思文学的主要题材。
寻根文学
寻根文学,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文学形式。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1985年韩少功率先在一篇纲领性的论文《文学的“根”》中声明:“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中”,他提出应该“在立足现实的同时又对现实世界进行超越,去揭示一些决定民族发展和人类生存的迷。”在这样的理论之下作家开始进行创作,理论界便将他们称之为“寻根派”。
王蒙
王蒙,当代作家。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年轻人》、《春之声》。
蒋子龙
蒋子龙,当代作家。其成名作是《机电局长的一天》。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成为“改革文学”的代表作。
刘心武
刘心武,当代作家。其短篇小说《班主任》是“伤痕文学”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钟鼓楼》荣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高晓声
高晓声,当代作家。代表作《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分别获1979 、1980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路遥
路遥,中国当代作家,生于陕北一个世代农民家庭,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该作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另有作品《人生》。
贾平凹
贾平凹,陕西省丹凤县人,著名作家,被誉为“鬼才”。代表作有《废都》、《秦腔》、《高兴》、《古炉》等。
史铁生
史铁生,著名作家。代表作散文《我与地坛》,小说《命若琴弦》、《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务虚笔记》。
刘恒
刘恒,北京市作协主席。《狗日的粮食》这类作品关注最低的生活欲求,成为80年代末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一些小说被改编为影视作品,如《伏羲伏羲》(影片名叫《菊豆》,由张艺谋执导,巩俐和李保田主演);《黑的雪》(影片名叫《本命年》,由谢飞执导,姜文主演),《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影片名叫《没事偷着乐》由冯巩主演,电视剧由梁冠华主演)。此外,还直接创作了《西楚霸王》、《漂亮妈妈》等十余部电影剧本。
王朔
王朔,我国著名作家,编剧。作品有《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动物凶猛》(姜文据此拍摄《阳光灿烂的日子》)、《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顽主》、《我的千岁寒》等中、长篇小说。他的早期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都是以自己部队“大杂院”的成长经历为素材。后来的小说则形成特有风格,对白通俗化又充满活力,叙述语言则戏谑、反讽为主,对权威话语和知识分子的精英立场都有嘲讽。
莫言
莫言,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自上世纪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他的《红高粱》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文坛的里程碑之作。2011年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作品有《檀香刑》、《丰乳肥臀》、《天堂蒜薹之歌》、《蛙》等。
陈忠实
陈忠实,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白鹿原》是其成名著作,1997年荣获中国长篇小说最高荣誉——第4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由王全安改编成电影。
王安忆
王安忆,中国当代女作家,代表作品《长恨歌》,由香港导演关锦鹏拍摄成电影。
铁凝
铁凝,当代著名女作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代表作《永远有多远》、《哦,香雪》、《大浴女》。
苏童
苏童,作家。代表作包括《红粉》、《妻妾成群》、《已婚男人》和《离婚指南》等。中篇小说《妻妾成群》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
余华
余华,当代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第七天》。
毕飞宇
毕飞宇,当代作家,代表作品有《玉米》、《推拿》、《青衣》、《平原》等。
北岛
诗人北岛,原名赵振开,中国当代诗人,为朦胧诗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