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明症漫记》这本书由若泽·萨拉马戈所作,创作灵感来源于作者视网膜脱落的患病经历。这本书不仅在豆瓣评分高达9.3分,更是在1988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作者萨拉马戈也因为这本书成为葡萄牙迄今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作家。
当时在诺贝尔颁奖典礼上这样描述《失明症漫记》:
“用想象力、同情心和颇具反讽所维系的寓言,持续不断地让我们重温那一段捉摸不定的现实。”
故事要从出租车司机在等待红绿灯是发现自己意外失明开始,有趣的是失明的司机眼前并不是黑暗而是一片纯白,就像掉进牛奶海里。一位“好心人”提出安全护送失明司机回家的请求,奇怪的事开始发生,人们开始相继被传染上“失明”的怪病,到整个城市陷入“失明”的灾难。
这是一个“荒诞”的故事,却把人性的丑恶和善良写的淋漓尽致。医生的妻子是唯一没有失明的人,她见证了这场灾难,却保持着最后的理性,最后带领着盲人们最终找到了自己。整本书的叙述充满了天马行空想象,通过扎实的文字功底把每个情节刻画出了形象鲜明的画面。
今天,我会从“表层次视觉的盲”,“深层次道德的盲”二个视角出发分析这部豆瓣9.3高分的诺贝尔文学奖的魅力所在。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从作者对医生妻子人物的刻画出发,谈谈我的几点思考。
表层次视觉的盲:失明症蔓延全城引起恐慌,丰富的想象力牢牢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① 一场“白色眼疾”的失明症蔓延全城,让人们陷入恐慌
路口的绿灯亮了,第一辆车却停滞不前,围观的人打开车门,才知道他在喊:我瞎了!在司机等待红绿灯后发现自己失明后,开始没有方向的转头寻求帮助,脚在地面滑动,没有依靠的站在道路中央,呼喊着却不知道有谁能听到他的声音。盲人举起双手不停的在眼前摇摆,好像身陷迷雾之中,什么都看不见了。这是《失明症漫记》出场的第一个失明的人。
司机的妻子带他去医院看病后,眼科医生也失明了。
“他觉得好像有一团浓密的云渐渐地把他捆住,压迫他的胸膛,钻进他的鼻孔,让他的五脏六腑全部失明”。
萨拉马戈对失明者的描写有一种很强的代入感,让我感受到了完全不同的情绪体验。他把医生对失明的恐惧写的充满了想象力。作者把浓密的云隐喻成心中的恐惧,是一种从心底感受到的无法挣脱的悲伤,是一种深刻到骨髓的绝望。
之后来看病的“戴墨镜的姑娘”,一个“斜眼小男孩”,和一个“戴眼罩的老人”,他们都失明了。交通开始瘫痪,工厂只能停工,医院学校等一切公共设施都没有办法正常运行,全城陷入了恐慌。这个被称为“白色眼疾”的失明症就像瘟疫一样,开始了疯狂的传播。
萨拉马戈笔下的失明症跟现实不同,失明者眼前不是黑暗而是一片白色,就像在牛奶的海洋里游泳,就像被白色床单裹住的帘幔。这种对“失明”极具想象力的设定,这场如同瘟疫的“失明”让小说中的人物陷入恐慌,充满恐惧。
②极具想象力的陈述,让我感受到书中人物对理性的丧失
司机在马路上失明后,偷车贼“好心”的开车送失明的司机回家,随后把司机的车偷走。在开车回家的路上,他害怕车速太快被警察拦下,又害怕自己逃不过失明的厄运,偷车贼的心中充满了矛盾和恐惧。 萨拉马戈通过对偷车贼的心理变化的描写展示对未知无限的恐慌。
欲望让他偷了车,可开车回家的时候却心生愧疚,这是一种人性的矛盾,一种自我的冲突。偷车贼开车逃走的过程中,人性和欲望在一次次挑战自己,一次次冲破原则,最终失去了理性,失去自我。
后来偷车贼和车被偷的失明人被关在了同一个封闭区里,萨拉马戈写了这样一段对话:
"不错,我偷了你的汽车,汽车是我偷的,可是你偷了我的眼睛,让我瞎了,想想看,我们两个人当中谁更称得上是贼”“算了,”医生不满地说,“我们这里的人都失明了,谁也不要再抱怨,谁也不要再指责别人。”
面对医生,偷车贼大方承认汽车是自己偷得,并对自己的偷窃行为理直气壮。偷车贼丧失理智的质问失明人,是他偷了自己的眼睛。作者的这段看上去短短两行字讽刺了人性的复杂,揭示着在人性底下藏着的恶魔。
我记得看《釜山行》里有一个片段,健康的人们挤在一个小车厢里,而感染的人隔着玻璃想要冲出来。一旦门缝开了,安全车厢里的人就会极度的恐慌。这和萨拉马戈笔下的偷车贼一样,丢失了做人的底线,人性中的自私逐渐显露。对比于《釜山行》,《失明症漫记》则是寂静无声的。这一场失明症的蔓延,隐喻着人们对真实的视而不见和对理性的逐渐丧失。
深层次道德的盲:外界的“逼迫威胁”下滋养出了贪婪和自私,留下的是经不住考验的人性
越来越多的人失明,只有医生的妻子意外幸免。在全城的恐慌下,没有失明的妻子为了照顾自己的丈夫扮作盲人,一起被安顿在了一所废弃的隔离所。刚开始,这群人生活在1号封闭区,到后来外面失明的人越来越多,隔离所又分割出2号区。
人数的骤增让食物的供给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这让盲人们的生活面临重大的挑战,人性和欲望让这些本就失明的人们丧失道德底线。书中那些被关在封闭区的盲人们,在极端环境下逐渐变得冷漠无情,卑鄙邪恶。
封闭区的人们从生活到生存,再到行尸走肉般如同动物一样活着。从被礼教束缚到理直气壮的抛开廉耻,那些手无寸铁的盲人们最终变成了逆来顺受的玩偶。
“美德在通往完美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困难,而罪孽和恶习很受好运垂青。”
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非常震撼。生活中崇尚美德的人心中向往完美,而选择罪孽和恶习的人往往心中并不向往什么,甚至不存在任何期待。整本小说没有提到任何名字,只有像戴墨镜的女人,偷车贼,医生,医生的妻子等代称却把整个故事描述的震撼人心。小说基本上没有按照形式去分段,而是用分号和语气等形式来推进情节,让读者能够非常直观的感受到当下的主人公正在发生怎样的故事。
在这个封闭区里,秩序、人性、自尊、羞耻心、道德一点点丧失,肮脏龌龊的勾当轮番上演。他把想象出的充满末日感的城市描述出来,用医生妻子这个旁观者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道德尽失的世界,描绘出人们在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被颠覆时所便显出的人性。
基于《失明症漫记》里医生妻子的人物刻画,谈谈我的几点思考
在作者描述的世界里,唯一没有失明的是医生的妻子。她眼睁睁地看着人们从一群正常人变成弱势者,再从弱势者变成活恶魔,又眼睁睁看着恶魔最后又恢复成正常人。这样惊人的自我冲突,价值观冲突让读者触目惊心。除了书中揭露人性道德丧失的黑暗社会之外,我想从医生妻子的人物刻画角度出发,谈谈我的几点思考。
①即使在危难面前,也要学会勇敢坚强
我个人非常喜欢萨拉马戈对于医生妻子的角色设定,他并没有把妻子打造成拯救世界的超级英雄,相反的,她只是一个为了照顾丈夫而默默承受的普通女性。
在失明症蔓延的城市,自己的丈夫要被政府带去封闭区,她谎称自己失明被一起带走,就是为了能够呆在丈夫身边照顾他。在作者笔下描绘的冰冷城市中,我感受到了爱情的伟大和不离不弃。
当医生妻子看到封闭区里的种种不堪,她选择做大家的眼睛,帮助失去视力的人们安顿下来。她亲眼看到所有肮脏和不堪的人,但她没有把恐惧和不安传递给自己的丈夫或他人,而是选择独自承受。她勇敢的挑起了肩上的责任,自愿帮助同伴,用她看的见的眼睛努力试图保护一起被关进封闭区的人们。
在我看来,人总会有许多挫折坎坷,如果身边的人在你遇到困难时给予无条件的支持,那一定是爱的体现。医生妻子在失明症蔓延的时刻,不怕失去自由,冒着风险,依旧毫无畏惧的选择陪在丈夫身边,她没有害怕,她始终保持着理性,坚强的和丈夫一起坚强的面对。
②爱与互助,是面对灾难的唯一共存方式
失明的人被关进封闭区,人们被迫团结在了一起,彼此安慰。医生妻子作为整个城市中唯一没有失明的人却看到了真正的黑暗。在利益和欲望的驱使下,医生妻子看到的是一群活的像动物的人为了吃的开始互相抢夺,在那些有武装能力的盲人控制下,男性必须依靠他们的妻子,同封闭区的女性的身体来交换食物。那些经历了凌辱的女性们,在恐惧的笼罩下试图找寻生存的方法。
当医生在封闭区爬上戴墨镜的姑娘的床上时,这位妻子静静地站在他们身边。她没有愤怒,没有仇恨,最后还无条件的帮助她。她就像黑暗中的烛火,虽然能力微弱,却依旧能给人们带来爱和希望。萨拉马戈在小说中保留了共生的可能性,而唯一的方式就是通过爱与互助。
爱默生曾说过:
“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真诚地帮助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她在封闭区不断给大家勇气,同时她也给了自己勇气。在看不惯荒淫统治者的种种恶性之后,她终于鼓起勇气杀掉了那个丧失人性的统领,还给大家自由。她害怕失明的人们对生活失去希望,她害怕统治者让所有人都变得麻木不仁,她更害怕整个城市只剩下她一个真正“活着”的人。
在我看来,作为唯一一个看遍人性恶劣丑陋的她,她并没有选择堕落或放弃。也许我们无法知道生命的走向,未来对于医生妻子,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未知的,但是我们自己可以选择做什么样的人。爱与互助就像海上的灯塔,在“失明”中依旧指引我们探索未知,勇敢冒险。
说在最后
希望是美好的事物,也许是世上最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事物从不消逝。——《肖申克的救赎》
这部小说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萨拉马戈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描述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不仅语言简洁,叙述和情节也都拿捏的非常到位。
失明症检验了人性的一切可能,但同时书中又充满了隐喻。当所有人摘掉白色的“眼镜”为复明感到快乐的时候,医生妻子却用白布捂住了双眼。
小说让阅读者深入人性思考的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医生妻子带给我们的温暖和希望。经历这场灾难的医生妻子,即使面对危难,依然勇敢坚强。希望我们都能像书中医生妻子一样,不做思想上的盲人,而是要学会看,学会看见,更要学会思考。这就是这本书带给我的价值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