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出类拔萃:理想人生实现指南》为畅销书《权力的48条法则》的作者罗伯特•格林的又一力作,通过分析生物学家达尔文、画家达•芬奇、音乐大师莫扎特、发明家爱迪生、科学家爱因斯坦等16位历史上的大师的生平,并采访包括神经学家拉马钱德兰和工业设计师坦普•葛兰汀在内的9位当代大师,揭示了使他们成功的特质和普遍因素。
他们中有的天赋异禀,有的资质平平;有的出身富裕家庭,有的在穷人区长大。为什么这些天赋、出身和所处时代都差异巨大的大师们能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做到出类拔萃?这是因为他们都遵循了相似的人生道路: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并深耕其中,最终达到精通。
作者萃取了这些古今大师们的智慧精华,并将之转化为普通人也能用的37项策略,帮助读者在面对择业等重要人生选择时,不仅有方向、不迷茫,还能释放内心的激情,成为行业的佼佼者,进而更好地掌握现实及自我,实现理想人生。
读这样的好书有点儿恨晚的感觉,我想如果20年前读到这样的书并加以借鉴与践行,也许我的人生会大不同吧。还是算球了,毕竟人生要临在当下,对过去的事情做出假设毫无价值。
这本书让我相信在任何领域成为大师,完全是有路可寻循的。任何人都有机会,从学徒阶段走向积极创造阶段,然后跃升到精通阶段。这是一种精通力的进化。
作者通过分析了很多大师,包括达尔文、达芬奇、莫扎特、爱迪生和爱因斯坦的成功的路径,告诉我们一个普世的事实: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并深耕其中,最后都能达到精通,从而成为大师。
①发现内心的召唤,也就是发现自己的人生使命。绝大部分人只是这个地球的过客,匆匆而来,匆匆逝去,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彪炳历史,成为大师,并为人类做出了非凡的贡献。这些人的共同点都是在很早的时候就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所以如果我们还没有发现自己的人生使命,那就尽快去发现它。如果实在找不到自己的人生使命,那就发誓爱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没有人生使命,精通无从谈起。
②通向精通的路并非一帆风顺,学徒阶段无法避免,也是必经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通过不懈的学习试错,掌握行业的基本功,实现第一次转变。
③在跨越了学徒阶段之后,我们就有机会与行业的真正大师们接触,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充分汲取大师的力量,并广泛涉猎,批判性吸收各家之长,以求建立自己独特的方法论和不同的见解,实现第二次转变。
④当我们自己独特的见解,一旦确立,我们就会遇见很多麻烦,遭受很多质疑、误解、诋毁,甚至是诽谤。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是耐心和社交智慧,以渐进的方式推进自己的观点,毕竟伟大的观念终能战胜陈旧的观念。
⑤当我们的观念被社会认可的时候,也不要停下来,要唤醒自己的多维思维,用开放的心态为自己的新观点主动寻找bug,广泛接受质询,以求改进自己的观念,让它们达到纯熟和无懈可击。
⑥智慧只是理性的结果,而真正的大师会超越理性,融合直觉。直到学会用直觉去思考,而非大脑去思考。这样我们就会走进真正的澄明之境,连接源头智慧,创造不朽。
像这样真正的好书,需要读三遍以上,才能理解它的味道。这只是我第1遍阅读,我会很快阅读第2遍和第3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