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萌新,如何避免俗套的狗血剧情?
要怎么构思作品情节呢?可以从情节本身外化,或人物情感内化两方面来设计:
情节本身外化
作品可以从巧合、误会入手,也就是作品情节的外化。
如莫泊桑的小说《项链》,玛蒂为了参加舞会,借了一串项链,没想到弄丢了项链,只好又借钱买一个项链还给别人。
15年后,玛蒂终于还清了债务,却意外得知,当初弄掉的项链是假的。
真是无巧不成书,巧的是丢了项链,还不先问下别人,是巧合成就了故事情节,这就是情节的外化。
这类作品也很受喜欢,只是巧合过多,会出现明显的人为加工痕迹,所以,最好能做到:巧合中的必然。
人物情感内化
有的作品作者为了避免狗血剧情,就会采取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含而不露,含蓄幽远,同样感人,如契诃夫的小说《凡卡》:
小凡卡被爷爷送到城里当学徒工。
圣诞夜里,他给爷爷写了一封信说,老板经常不给饭吃,还打他。自己想回到乡下跟爷爷在一起。
写完了,小凡卡却不知道爷爷的地址,于是,在信封上写上:乡下爷爷收。然后,满怀期待地把信投进字邮筒。
看,这样的情节,没有出现车祸、绝症、上吊之类的老掉牙的桥段,但同样感人。
这就是情节内化,内含人物情感矛盾。再如川端康成小说的《雨伞》:
少年将雨伞移过去给少女挡雨,少女只有一侧肩膀在雨伞下。
尽管挨淋,少年却难以启齿说出:“请过来。”
少女虽然也曾想过自己靠近,但总是想从雨伞下溜走。
这是什么样的情节?没有大喜大悲,有的只有那份内心深处的细腻,涌动……
当然,作品,最重要的是要参感,为了达到共鸣,剧情可以大起大落,但情感的表达可以收敛一点,才有可能避免俗套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