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坚信着一点,任何剧本杀里的角色都有自己的灵魂。
剧本杀里的角色不是NPC道具,他是由玩家扮演的有血有肉的人物,他有自己存在剧本里的理由。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活着的理由不一定相同,但都有自己想法。剧本杀中的角色也是一样,在这个杀人的故事里,他存在是有理由的,但想法需要他自己表达。这就是他也该在剧本中有的情感。玩家扮演的角色出现在故事中必定是案件有羁绊的,那就要从他的视角里去看这个事件。有几种角色大纲写法:
1. 设悬疑---有怀疑---知道可能的真相(真相要自己去找)
2. 受威胁---求解脱---隐藏 (得到可信人托盘而出)
3. 威胁人---有变化---要杀人 (劲量排查自己)
4. 什么都不知道的路人 (就是案件发生时的时间证人)
5. 辅助以上角色故事的人物
以上是他们在剧本存在的理由。
再来说说文笔,就拿《嫌疑人X的献身》为例。
貌似很多人都评价东野文笔好,不过就遣词造句方面,东野小说里的词汇使用,只需要N2水平的日语就可以流畅的阅读,在N2水平可以理解的词汇中,也大多属于非常基础的生活词汇。因此,我不相信东野的所谓文笔好,是因为东野的遣词造句能力强于他人。
事实上,东野所擅长的,只不过是以细微的角度观察,再用最普通的文字把自己观察的每一件事物详细的描述出来而已。
很多剧本杀的角色仅仅是为了在关键时刻,提供剧情可以继续下去的线索而设置的。因此,很多作者,在角色的刻画上都有所不足。同样,对于角色的描写,也是最直接,最明显的让玩家感受剧本氛围的方式。
举个简单的例子,富坚在文中,应该是被刻画成一个阴险狡诈之徒,欠下大量赌债,没没手头没钱时,就来找靖子要求的形象。那如果你来写,富坚在餐厅找靖子要钱时,会是什么样的嘴脸的? 反正我在思考时,想到的是一个颇有痞气的要挟,开门见山的对靖子说着类似“我现在急缺一笔钱,如果你不给我,那我就只好去让女儿来求你”这类话的人。 但是这样塑造人物,工具化和符号化就会非常明显。显然,东野给此人赋予了一个更加立体的形象。
在饭店富坚和靖子交谈时,富坚并没有一开始就谈钱。而是装模作样的关心靖子。假装关系靖子一个人拉扯女儿的难处,又谎称自己找到工作了。如果不是靖子的反应,光凭富坚的几句话,恐怕还会给人一种浪子回头的错觉。 然而此时靖子的反应,却是另一个侧面的塑造。靖子迅速的拆穿了富坚的谎言。从而,浪子回头的形象也瞬间破碎,但是这成了一个更加生动的死皮赖脸,不知悔改,油腔滑调的奸诈小人。 而这样的塑造,比我刚刚自己想到的所谓“痞气流氓”恐怕要高明数倍。在这样的人物刻画下,诡计的实施的合理性将大大加强,玩家会更加体验到游戏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