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世纪初蒙古崛起,“成吉思汗”铁木真率领蒙古铁骑征服了大半个世界,凭借强弓铁蹄所向披靡,横扫欧亚,建立了疆土面积广阔的蒙古大帝国。
经过三次西征,欧亚大陆上建立起了窝阔台、察合台、钦察、伊利四大汗国,而辽、西夏、金、大理等中原政权也被一一消灭,南宋也在蒙古帝国的攻势下风雨飘摇,此时的欧亚霸主却将目光投向了岛国日本。
为何东征日本
公元 1260 年,蒙古大汗蒙哥死于进攻南宋的合州(今重庆合川)军中,按照蒙古 “幼子继承制”,忽必烈的弟弟阿里不哥成为新任蒙古大汗。正与南宋军队在鄂州(今湖北武昌)作战的忽必烈得知消息,停战撤兵,于1261年自立为“薛禅可汗”,开始与阿里不哥的夺权内战
公元1264年,忽必烈击败新任可汗阿里不哥,成功夺权,并将1265年年号定为至元元年。忽必烈即位后,由于统治权并非名正言顺,更推行“行汉法”主张,抛弃草原、定都汉地、启用汉臣、实行汉法,蒙古传统贵族反对情绪高涨,四大汗国纷纷脱离独立。忽必烈迫切地需要侵略扩张,发动对更多的战争来转移国内矛盾。
日本处在火山地质活动频繁地区,虽然黄金储量其实不多,但常常在外生条件下聚集成地表浅层的砂金矿床,在中古时代易开采,在当时算是产金国。自唐朝日本派出遣唐使以来,日本为换取必需品,对唐以及北宋、南宋的黄金出口量与日俱增,这更是催生出日本是一座遍地黄金的富庶岛国的形象,马可波罗甚至将日本称为“黄金之国”。
在忽必烈着眼于日本的“遍地黄金”时,他更是在战略上非常重视日本。在蒙元完成中原统一的过程中,南宋一直是蒙古帝国的最大对手。在忽必烈即位时,已经对南宋完成了三面合围,南宋唯一的出路只有海洋。
当时的日本和南宋上层下层关系良好,长期保持经济文化密切来往,尤其是因为两方贸易的发达使得两国之间的海上交通运输十分便利。如果将日本成功占领,将切断南宋有可能的外援之路,彻底成合围之势,也不用害怕日本会与南宋结盟给自己背后一击或是流亡日本,忽必烈认为控制住日本南宋只能坐以待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