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可以说这本书是《挪威的森林》的续篇,但它与《挪》并没有直接的关联。
“我”常常很孤独,孤独是村上的小说中常有的状态,但这本小说与村上其他作品不同,村上在这本书已经不再欣赏和把玩孤独了,而是讲述在追求“国境以南太阳以西”而不得已的情况下,选择了沙漠,选择了现实世界。“国境之南”,指的是通过努力可以得到的爱情;“太阳以西”实际上指的是西伯利亚的无尽田野,是所有人都无法逃避的死亡。
《国境》所讲的,是与现实息息相关的故事,甚至涉及了婚姻与家庭,极具日常性和现实性。
“我”从少年时期就是异常孤独和傲慢的,独生子的身份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我”的心态,“我”习惯于独自考虑和处理各种事情,一个人在脑子里像各种各样的事情。“我”认为自己的灵魂是不完整的,不完整的灵魂促使“我”不像其他青春期男孩只中意外貌姣好的女生,“我”坚信灵魂相吸,“我”交往的所有女友都和“我”一样,都是不完整的灵魂。
“我”少年时期喜欢的女孩岛本,虽然腿部有些许问题,走路一瘸一拐,但她是很美的。岛本常和“我”听古典唱片,听“国境以南”,“我们”在一起,是灵魂的互相弥补,冥冥之中的光亮吸引彼此,照亮彼此孱弱的灵魂,岛本影响了“我”的成长轨迹,岛本是“我”一生的梦幻,是沙漠里的绿洲。
其实就这一点,我个人很欣赏男主角,能强烈吸引他的,不是可以量化,可以一般化的外在美,而是潜在的某种绝对的什么。
“我”也成为过欲望的奴隶,“我”在躁动的年纪是迷茫的,只知道大干特干,只知道和女友的表姐疯狂性交,音乐也罢读书也罢,全都抛掷脑后。
一个人的存在本身就要伤害另一个人,“我”少年时的梦幻,少年时的美好幻想,在中年时期几乎灰飞烟灭。当“我”徘徊在现实富裕的生活,“我”再次想起了岛本,那个属于“我”内心的充盈,岛本一直都在“我”心中,“我”渴望有这么一个灵魂伴侣,就在这时,岛本出现了。“我们”聊天,叙旧,性交。其实“我们”都只能在有限的可能性里生存,岛本曾希望两人一起去死,一起去“太阳以西”。虽然“我”渴望不再孤零零的留在世上,“我”也不愿意死亡,死亡这个词偶尔冒进“我”的脑海,但最终“我”还是选择了现实,选择了“国境之南”,放弃了“太阳以西”。过去与现在的肮脏、现实与理想的错位虽然总是加深“我”想要逃离社会的欲望,“我”想要找回岛本,弥补“我”心里的空缺,但“我”还是选择回到现实生活。
因为大家都活在那里,“我”把现实比喻成沙漠,岛本是“我”的绿洲,哪怕一切都毁灭了,只有沙漠不会被毁灭。永存的沙漠,是我应该的选择。如果不回沙漠,“我”还要忍受孤独,“我”不想再承受孤独,“再孤独还不如死掉了好”。
读完书后,我个人认为,岛本在“我”的中年时期并没有再次出现,这一切都是“我”过度的幻想,幻想有这么一个寄托心灵的地方。其实村上一直在讲的,就是一个取舍的问题,国境以南,太阳以西,一句话,非此即彼。这样的选择在现实生活每个人都会遇上。
最后,感谢林少华的翻译,准确表达了村上的内容,翻译与村上的小说融为了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