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大概看了两个月,按照先局,中盘,收宫来说,先局是被吸引,中盘是很疲惫,收宫才看到了想看的,所以以棋力来说的话,烽火应该是收宫才见功力。
说下文章内容,大概是“徐凤年三次游历”“凉莽大战”“中原之乱”,主要人物的话在第二次游历之后基本出现,但是整本书最好看的该是从第二次游历开始,之前作为铺垫的章节不是过于啰嗦便是太过于装逼,以至于我曾几度读不下去。这一切在徐凤年成为新凉王后有了好转,之前的藏拙更加显得他的金玉其中,至于武功修为一路高歌之至成为天下第一,更加体现了浪子回头金不换的主题。
很难说清看完的感受,来看雪中是先看了二狗才知道有烽火这个人,哦,原来小说写得还可以。作者写作喜欢掺杂很多的国粹,也有很多的貌似学问的内容,其中或许有些杜撰,但更多的是真材实料,这也是文章的亮点所在吧,不同常人的见识与天赋更能突现人物的身份,当然了,写字漂亮是烽火每个角色的必备本领之一。
小说字数不算少,除去主线发展,其余有很大一部分是各个支线人物的描述,上到主角的兄弟姐妹,下到一个完全无关的地方官,虽说这些人物丰富了内容,拓宽了小说叙述宽度,但另一方面来说,未尝不是一种赘余。
最后回到人物评价,事实上小说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并没有,或者说太多了,李淳罡,邓太阿,轩辕徽山,徐婴等,他们最大的共同特征,是随性,是都没有太多需要肩负的责任,人生,最难的是尽责,或许这最能体现人生意义,但又何尝不是剥夺了随意人生的权利,李淳罡年少时青衫仗剑,老来仍是照亮了无数人前进的道路,其本身却是最恣扬狂妄的,人老剑心未老,故而即便身穿羊裘,抠脚邋遢,却依旧令徐凤年折服,令邓太阿感念,令王仙芝敬佩。
所谓江湖之远,庙堂之高,在雪中是两个主要描写场景,江湖有侠气,庙堂有意气。
雪中最后的结尾不能算是烂尾,毕竟如果全部写出来了反而不能尽兴,这仿佛国画的留白,言尽意未穷。但是,收官过于仓促,文字又过于浅薄,只能感叹一句狗尾续貂,可怜可笑!
蟒袍陷阵,缟素擂鼓,煌煌凉歌,恍在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