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静走,我终于明白,岁月静好,原来流年里的那些寂寞,那么满。谁的感伤也摧毁不了青春的高墙,有些人儿注定别离,相遇只是幻想,我们都不过是在对流年撒谎,因为寂寞很孤单,爱很简单,生活一直很平淡。而那些苍白的岁月里,那些不具名的寂寞,都是虚无荒诞的谎言。三浦紫苑的作品涉猎极广 人物塑造也各有特点 《编舟记》《强风吹拂》《真幌站前番外地》三部曲 真的很不错。
有没有想过,将来迈入古稀之年的你,生活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惨”状?
先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有这样一对老人,两位老先生。
73岁的有田国政是一位退休的银行工作人员,他有一位染着红色头发的竹马之友---崛源二郎。
源是一位老手艺匠人,专门手工制作细工花簪,精湛的技术数一数二。
为一流的手艺后继有人,他收了一位徒弟叫彻平,那一头红色头发就是彻平的女友麻美染得。
一个细工花簪匠人,一个银行退休职员,两个加起来146岁的大叔,看起来貌离神合,却是一辈子的好朋友。他们俩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退休的生活无什么激情,无非就是串串门子,唠唠嗑,顺便吃个家常便饭。
他们的生活中,唯一一场激情彭拜的事情,恐怕就是为源的徒弟彻平打抱不平了。
老胳膊老腿的他们恶战了三个混混,胜利的小船发出的马达声追的混混们落花流水,有种北京“老炮儿”的意味。
源的生活有点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感觉,也确实是,家里只有他一个人,中年丧妻,无子。可是在文中丝毫看不出生活的颓废迹象,反而更多的是坦然,困了我就睡,工作时就专注,丝毫不含糊,就像当初为了迎娶美妻,现在努力继承失传的手艺,看似吊儿郎当的人,却相当认真的全力以赴。其实他一点都不糊涂,反而活的很通透,知道自己要什么,不会被生活中的一些世俗所禁锢,敢于把稀疏的头发染成扎眼的红色,一人独乐的生活态度才是最自由自在。
相反政的生活总是被一些事所苦恼,无什么乐趣,看到自得其乐的源,还会生气闷气不理人。他年轻的时候享受工作的乐趣,很少会关注家庭,不能体会到妻子的烦恼,未能尽到父亲的责任,以至于到风烛残年成了一名孤家寡人。妻子未言语原因便搬进女儿家一去不回,面对中年的女儿毫不客气的指责,却惴惴无语,内心不禁升起一阵阵惆怅,甚至颇为羡慕无儿无女的源来。
源和政性格上的不同所引发的矛盾和冲突,看后让人不觉会心一笑,更是对政对源的期待和“厌烦”感到好笑,不自觉期待接下来俩人又会碰撞出什么来。
在政与源的接触中,很多描述他内心的直白,这说明源的生活态度也在潜移默化地感染着他。
为了做彻平和麻美的新婚媒人,政不得不请自己的妻子回来。每天一封明信片真是暖了心,妻子回心转意,接受了政在彻平的婚礼上的道歉。还真是印证了源的处事态度,有的时候,在表达诚心的时候,不能轻易放弃,更要再拼一搏。
完美的结局,友爱的场面。
这本书为什么叫《假如岁月足够长》呢?
本书以一场葬礼开始,却以一场婚礼结束,中间穿插了从老人的角度对于生与死的思考。岁月绵长,但总有离别的一天。国政总是面对着运河、黑夜、病痛,想象着“记忆是否会随着死亡消失不见、生命一旦停止,是否只剩下了黑暗。”源说:不存在死后的世界,不要活在过去。这句话足以给出了答案,也表达了源对生活的乐观。
假如漫长的岁月足够的长,你将如何度过?
一切如梦幻泡影,活在当下,那才是弥足珍贵。
三浦紫苑的小说以老年人为主角,想要向我们传递一种什么精神?
你有没有发现,很多老年人的生活状态不同。
有的老年人越老越缩缩,不仅骨骼和肌肉萎缩带来身形的差异,连处世态度也尽力的隐藏了起来,完美地呈现了老年人本该有的状态。
但还有一些老年人,他们洒脱的连年轻人看了都羡慕,穿着大红大绿,浓眉红唇,逍遥逛市,那种不同的美尽显自信和敢于挥斥方遒的自由。我觉得这才是老年人该有的状态。坦然地接受时间带来的老去,坦然地接受世俗的眼光,坦然地去和身边的人接触,努力的让自己的老年生活多姿多彩,就像源一样:我自顾向枕边睡去,你只管你思索你的。
谁人生活无烦恼,面对烦恼该作如是观?
出世也好,入世也罢,追求至上的是精神世界的丰盈,你的内心世界,便是你与这个世界的关系。
生活从来要求的不是与世不争,该争取的一定要拼尽全力;生活也并不提倡沽名钓誉,苦心钻营蜗角虚名;假如岁月足够漫长,便让我们学会与时间坦然相处,这是获得幸福的秘密。愿你我都能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