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孽子》,20.9万字,阅读时长10小时15分
白先勇的小说作品数量不算很多,但每本都是经典,充满着厚重与沉思,《台北人》、《纽约客》如此,《孽子》亦复如是。
《孽子》的主题,是七八十年代台北男同性恋圈层的故事。由一个年轻人被从中学退学,继而加入到这个圈子的一路经历故事而来。
不必言同性恋世界的话题,本书是对台湾和大陆两岸相隔带来社会撕裂的很好返照。
书中,出生于台湾本土的这代主人公,与因战争从大陆流离台湾的父辈之间,有着太多的断层和割裂。这一代父辈人到台湾后的命运变迁和性格变化,让人深刻体会到战争和政治对人巨大的影响。
本书还是关于台湾社会、经济、人文氛围的一个很好写照。
无论怎么强调同属一族,两地分割后所选择的不同发展方向,已经让两处社会意识形态、对传统的继承发展越走越远。一如大家去台湾所感受到的很多差别。
本书也深刻地反映了任何时代都无法避免的家庭代沟问题。
《台北人》、《纽约客》两本书中,字里行间都是没落贵族高贵的气息;而本书的气氛有所转换,更多地增加了沉重、压抑的气氛。不过,白先勇文字风格依旧没变,一直的细腻、不徐不疾,而又攫住人心。
这本书在欧洲被誉为“将悲情研成金粉的歌剧”,在西方获得了畅销和很高的评价。其实对这个现象多少有些意外,毕竟,除了同性恋话题之外,上述所提到本书所反应的台湾历史、人文的东西,一般西方读者并不能体会。大概,这就是优秀作品的样子,仅仅是不同种族和文化间共通的哪怕一小部分,也足以让大家都认为是好的作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