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存在都有它的理由
连读了白先勇先生的四部作品:《台北人》、《纽约客》、《树犹如此》以及这部《孽子》。《树犹如此》是部散文集,其他三部是小说:两个短篇、一个长篇。《纽约客》中的短篇与《孽子》的内容部分重合、延伸:关于男同的生活经历与遭遇。
关于《孽子》,因白先生自身的人生经验和体会,使他对男同群体有着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常人生活已然不易,一群被人视为怪物,为世人所不容的人,更是过着非人的日子。尤其是因家人不能接受其身份而被赶出家门的孩子,他们居无定所,衣食无依,流落街头,如一只只肮脏污秽的爬行动物在霓虹灯闪烁的街头蠕动,谁都可以践踏他们,但又有谁曾想过他们也是血肉之躯,需要亲情与友爱。少年时代的心灵尤其脆弱与孤傲,为了生存,出卖力气,出卖身体,被人欺,被人辱。然而可幸的是,他们抱团取暖,有恩报恩,用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去温暖更加苦难的人。灵魂并未污浊,成长都有代价,存活更有理由!
白先勇先生的文字流畅易读,文体结构却灵活多样,可见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力。在先生的字里行间,社会的污浊远比人心要复杂得多,世俗的力量更是侵蚀着亲情、滋长着暴力。父母爱自己的孩子,忍痛的同时,却因世俗的眼光,不得不把孩子逼上死路,逐出家门。疼痛与悲伤,都不及自己的颜面。人活活张皮,世世代代的思想教导下,人本身就没有了自我的好恶之分。白先勇先生以慈悲为怀,不仅对这些身份不同的孩子们、也对无奈舍弃自己孩子的父母们,抱着一份深切的怜悯与同情。通过小说,也让世人深思,对于这些不同于常人的群体,我们又该用怎样的心态来接受和理解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