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思想的存在,有其时代性意义,“文变染乎世情”,思想之变亦如此。
《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王之言曰:“别恨离愁,满肺腑难陶泄。除纸笔代喉舌,我千种想思向谁说?”曹之言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意?”名其茶曰:“千芳一窟”,名其酒曰“万艳同杯”者:千芳一哭,万艳同悲也。
《诗广传》则为船山之哭泣。王夫之《诗广传》寄托深沉的忧患意识。一部《诗广传》,诚如清代刘人熙所言,“又从齐、鲁三家之外开生面焉”。戴维先生说:“王夫之却是毫不受经旨的牢笼,如天马行空,任意驰骋,《诗经》仅成为他装新酿的旧酒瓶。”其别开生面者,除了别具独见的义理阐发外,其不受经旨之桎梏,以抒满腔之悲愤。《诗经》不仅是他装新酿的旧酒瓶,亦是他独抒忧患的凭借。其深沉的忧患意识,首先表现出抱孤之心与悲怆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