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文艺复兴,《生吞》算一个
去年,说唱歌手宝石老舅,凭借一曲「野狼Disco」风靡了中国大陆。这首混杂了幽默东北方言、蹩脚粤语唱词的「土味饶舌Rap」,迅速占领了各大企业年会舞台。
开口觉得土,双手却画龙画彩虹。「野狼Disco」魔音穿耳式的走红,再一次验证着「真香」定律。
这首歌的题材是90年代东北蹦迪的往事,带着一股江湖腔调和痞痞的社会感。
作为中国东北的说唱代表,宝石老舅曾在《天天向上》的表演中,唱过:
“哪怕是哀鸿遍野,哪怕是天无日月,我也愿与我深爱的这片沃土共存共灭”。
这片沃土就是东北。
当然,以东北的形象活跃在我们视线的,除了这些流行起来的音乐,还有影视和文学。
东北文学在影视剧中的展现|白日焰火,廖凡跳舞
东北作为一个叙述对象,成为近年文化领域的热门话题。这两年在国内严肃文学界,最为活跃的也都是一批来自东北的作家。东北作家最鲜明的特征,来自于他们的成长环境——东北赋予了小说家们丰沃的写作土壤。
我们在音乐、影视和文学的时代影响下,和天南海北的“老铁们”在脑海中集体勾勒出一个鲜活又立体的东北。它引发了我们对于年代感的共鸣。
01
这个《生吞》的故事,就发生在东北。
东北,沈阳,大雪,悬案。
从老刑警冯国金的视角出发,单刀直入两桩跨越十年的案件。2003年,一位妙龄少女黄姝的尸体被丢弃在鬼楼的大坑里。案件以警方认定的凶手秦天的被毙而告终。十年后,一位同样的花季少女以十年前黄姝一模一样的死态被发现,同样的作案手段,刑警坠入迷雾,命案的隐情渐渐浮出水面。这是故事的第一条主线。
故事的第二条主线,是以我(王頔)为叙事主角的第一人称。王頔、冯雪娇、秦理、黄姝,美好不纯粹的友谊,从小学持续到初中。秦理与黄姝因原生家庭的缺陷,关系更加亲近。初中时,大家又结识了新的朋友高磊,四人组变成五人帮。友谊愈加深厚,却突遭变故:秦理双耳失聪,黄姝惨遭丢尸。
两条线索,交替进行。一条勘查细致,抽丝剥茧地进行冷静推理破案;另一条琐碎絮叨着,胆小懦弱背后的“情非得已”和愧疚深情。
看起来不太相关的两条线,细细密密地织就着同一张时间之网。在时空的堆叠交汇中,引向了故事的高潮,揭开了十七岁少女奸杀案的背后,一段深埋在五个少男少女间的残酷青春往事。
这种感觉,很像在看电影,每一次场景的转化,每一个视角的改变,都让你从思路混沌走到恍然大悟。
文字跃然纸上,脑子里就形成了影视化剧场,关键还在于,作者在文字的叙述上,没有一句废话,干净利落,节奏紧凑。
02
我是在某天下午吊着一口气读完整本书的。
一开始,我奔着「悬疑」的标签去,越往下看越发现,悬疑小说下,包裹着少男少女的青春羁绊和人间是非。《生吞》首先是一个青春故事,再是一个复仇故事,然后才是一个悬疑推理故事。
但,确实是一个好故事。
让人如鲠在喉,大气不敢喘,猝不及防地内心翻滚,悲凉在心底铺设开来。
集体对个人的吞噬,私利对友情的吞噬。这个粗旷野性的故事背后,烙着非常深刻的东西。
▪ 「小孩子的恶是纯粹的恶,成年人的善是复杂的善」
▪ 「人生和世事大抵如此,靠近了,都不壮观」
▪ 「只有孩子,才会把“未来”跟美好误解为同一个意思」
黑暗把人生吞活剥,每个人都在承受着生活的重压。将秦理和黄姝生吞了的,是所有人的缺席和冷漠。没有一个人活得轻松。
好在,作者对人性中那些美好的东西,也给予了浪漫的表达。
▪ 黑暗的防空洞里,真正走到底的,只有秦理和黄姝。
▪ 秦理纵身一跃,为了照亮她的生命,将自己付之一炬。
▪ 「幽暗人生里,你是唯一的星光」
大雪和过于长的黑夜,滋生了太多的秘密。生吞背后的疼痛感,全都包裹进了东北凛冽的空气中。
03
这个会讲故事的人是谁?——东北作家郑执。
郑执,不是一个没有故事的男同学。
格非、毕飞宇和苏童连连称赞的文学黑马,铁西三剑客之一。他的作品《仙症》 以匿名评审的方式,打败了阎连科、班宇、双雪涛等众多参赛者,在「匿名作家计划」中夺得首奖。
在《一席》的节目中,郑执开场自我介绍时说自己缺钱时写剧本,不缺钱时写小说,“但是近年来发现自己经常缺钱”。
他不疾不徐地,娓娓道来雪地里的父亲、拥挤的小面馆、1300港币的耐克鞋、香港的高利贷、下岗失业的男男女女、穷鬼乐园和十元三曲舞厅......
听他讲这些朴实又生动的东北往事的时候,脑海中会不断闪现着有关老工业区电影的片段。这和我们90年代便开始衰败的十八线家乡非常相似,人们在街头买醉、人们打架挂彩维系最后一丝尊严、人们开始远走他乡......
所有的经历组成了他的文字。
把故事全部听完,也就毫不意外,洗浴店、铁西区鬼楼、艳粉街、穷鬼乐园.....这些东北魔幻的意象会在他的笔下逐一登场。
果然是《生吞》里那个冷冷的却带我们发现防空洞里浪漫星光的东北男孩。
明明讲的是文学,但每一句又都是生活。
“你的脸抬头望着天,但是脚始终有一半陷在泥里,
忽上忽下,努力不让灵魂沉沦,
也不至于让灵魂飘得太远回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