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要“补脾”,就搞清楚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1脾气虚
病因:饮食不节,忧思劳累,久病重病,素体脾虚(天生体质脾虚)都可能导致脾气虚。
表现:食后腹胀,食欲减退,大便溏稀,倦怠乏力,神疲懒言,面色萎黄,排便无力。
舌脉:舌淡或伴齿痕、苔薄白,脉弱无力。
脾气虚的危害:
脾气虚时,吃进去的食物就不能被充分的转化和吸收,易生湿邪。
脾气虚严重会出现中气下陷,有头晕,内脏下垂等表现;
脾气虚会影响其统血功能,使人容易出现皮下瘀斑、出血、便血、月经过多、崩漏、牙龈出血等。
▉推荐饮食:
01.黄芪薏米粥
材料:取大米100克、黄芪30克、薏米30克;
做法:黄芪洗净切片,大米、薏米淘洗干净,一起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煮40分钟即成。
作用:补元气、止泄泻,脾虚慢性肠炎患者食用尤佳。
02.黄芪党参粥
材料:黄芪20克,党参20克,茯苓20克,生姜3片,大米50克。(2人份)
做法:将生姜切为薄片,与党参、黄芪、茯苓一起浸泡半小时,煎煮30分钟后取汁,大米淘洗干净,与药同煮成粥。
作用:健脾补气消脸黄。适用于脾胃气虚者,见脸色萎黄、精神疲倦,大便稀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