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高中舍友推荐的小说,也是目前我阅读用时最长的书籍。
它并非用辞华丽却掷地有声,
它不是空穴来风且直击人性,
它行文质朴同时又怪诞不羁。
手足情深与海誓山盟的交锋,碰撞出玩世不恭与儿女情长的人物风采。
伤痕文学与魔幻现实主义的交织,奏唱出动荡悲壮与光怪陆离的时代风歌。
从前,“就是天翻地覆慨而慷了,我们还是兄弟”;
如今,“就是生离死别了,我们还是兄弟”。
最后,他走了,却不带走一片云彩;他哭了,从此孑然一身……
上半部是荒诞的真实,下半部是真实的荒诞。余华把中国40年社会转型纪事史,写进了《兄弟》,让我们从这本书中感受中国从文化大革命到经济蓬勃发展对中国百姓的巨大影响以及文化大革命中和市场经济下百姓的精神状态。
每次读完余华的书,我都会觉得,为什么生活这么难呐?时代冷峻的前行,而个人却要拼命的挣扎,写宋凡平的那段一度让我想到电影《美丽人生》。前一个时代动荡不安,是非不分;后一个时代人心浮动,意欲横流。李光头和宋钢,这对难兄难弟,在时代的潮流中,经历了人生的悲欢离合,不自主地跳入了荒诞的现实中。他们的命运在翻天覆地的时代变幻中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只是被大时代推动着的千千万万个小人物的缩影。《兄弟》没《活着》评价高,可我还是不眠不休一气读完。确实是有种种瑕疵,但引人阅读的欲望也非常强烈。但我最难以忍受的是结局,余华像是要摔碎一切那样以失控的节奏朝着破灭奔去,余华总是这样,一丝丝幻想也不给你留,全给你撕开砸烂,踩成渣渣。 读完《兄弟》没有当初读《活着》那样很强的冲击力,后半段杀出的周游,也许就是这本书慢慢脱缰的开始吧。作者的语言依旧朴实,某些地方甚至粗鄙。然而粗中有细,依旧能让细节处感人至深,催人落泪。
每一个人物都活灵活现,有人性的弱点,也有光辉。顽劣粗俗的李光头慷慨又孝顺,愚钝老实的宋钢义气又专情。甚至骗子周游都能迷途知返......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还多处用到了对比和反复的手法,幽默风趣,又引人深思,读来酣畅淋漓。余华的文字没有矫情、造作、华丽,非常好读好懂,朴实顺畅,能让你真切看到,深切感到那种“在”,也给我打开了一扇回望那个时代的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