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获诺奖后的首部作品,在我们熟悉的山东高密,又会迸发出怎样的新的力量呢?
“我叫你们读书,是要让你们与圣人对话,不是为了让你去和外边的俗人对话。”现在社会和校园是不是有这样的一种现象?根据自己接触到的各个阶层各个行业各个年龄段的人,小心求证,大胆判断,似乎好多人为了寻求心理平衡,要去做一些不好的事,玷污了心智,蒙蔽了双眼,用《弟子规》的话来讲,看不该看的,想不该想的,做不该做的,本意上说不是自己本质,久而久之变成了一种上瘾的习惯,具体到意志上消极颓沉,玻璃心,行为上,熬夜刷屏耗费精气神干一些无益的事,“蔽聪明,坏心智”,其原因何在?
莫言曾在书中讲过也回答过这个当下人们普遍焦虑而不太敢直视的话题。有缘人看见了,无缘人也轻鸿一撇,未留下半点痕迹。莫言语“积德行善的往往不得好死,作恶多端的往往升官发财”,很多人感触颇深啊,好像这就是社会真实,没错,这就是社会!但是,社会是一个客观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社会怎么样,不取决于你怎么看待,在于社会大多数人看待社会的层面无法摆脱自己的焦虑焦躁的心理和意志去看待。额,这在说什么?通俗的讲,如果真的陷入“看见道德低劣的,品行不好的人天天吃肉”然后就不平衡了,想着自己也去做点坏事,那这种认识,毫不客气的讲,与鲁迅笔下的旧社会的人何异?新东方名师徐涛讲过,人之所以会产生比别人低一等的自卑和嫉妒心理,其实正常,但是,产生了,不等于放任发展,必须有所作为来予以遏制,这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类独有的,要不然怎么叫是个人呢?干脆叫猪或者牲畜。额,打住。解决问题归根到底在于不断发展自身,根据自身的实际,合理定位合理设难,以平常心,尽自己的努力,叫做尽人事听天命,也不是听天由命,而是把过程做好,结果自然是一个量变质变的过程。总之,彻彻底底摒弃一些不好的思想,莫言的话不是劝告,而是从文学的角度,给予人以震撼,发人深省,于无声处听惊雷。激浊扬清,清清爽爽的,义无反顾的,做一个单纯善良但是有决定的果敢能够用智慧和试错教训保护自我的新时代合格公民,千万不要身体进了新时代,思想还停留在以前。思想匮乏焦虑是因为要充电了,多看看书静下来,给大脑充充电,给思想加加餐,少去接触不该接触的“旧思想残余”,生活在阳光下,我们都是从黑夜走来,却依旧要去寻找光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风雨无阻、奋勇向前!
莫言的作品可以和这个时代同步,是最大的特点,为什么之前总有人批判他,说他把中国的丑陋一面展现出来,其实我们一直处在的媒体环境都是正面积极的,当然我们也看到了许多不好的一面,如果直接讲出来,我觉得不好,也会误导,但是文学作品不一样,能给人启发,莫言的作品,以往是小众的,但读者特别多,只有看清楚社会,才能真正理解国家管控意识形态的意义和不易,但《晚熟的人》,我觉得真的是莫言的巅峰之作,在国家意识形态宣传和历史之间,他找到了一种平衡,也给我们普通人一个参考,如何看待国家历史和国家贡献,不管对社会对历史错误与正确的评价,终究是为了一个更加海清河宴的未来,他出这本书,好多人讲他忘本,迎合主流价值,说他的作品失去了写真实的历史,在歌功颂德,他一句话,与圣人对话,不去与外面的俗人对话。一句顶一万句,这就是沉淀之后的莫言,也就为什么是《晚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