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文赚赚网
释清新除螨喷雾青花椒除螨神器床上家用免洗云南本草去螨虫杀螨虫喷雾剂 1瓶(活动款限一瓶) 300ml
点击此处到京东商城购买
广告联盟
儒家思想
接单赚钱
发布任务
下载资源 招商加盟
市场营销
手机通讯
图书
文学
个人护理
网络营销
美术
健康养生
烹饪技巧
游戏
财经
赚钱攻略
分类信息
投文攻略
每日日常
学习资料
其它
抗击疫情
生活常识
专业知识
学习笔记
热门新闻
思想道德
为人处世
道家思想
生活感悟
人生感悟
投文赚赚
关键词
《弃长安》书不算厚,史不算长
《弃长安》书不算厚,史不算长
作者:zxw
发布时间:2023/8/6 13:17:34
浏览量:4

把安史之乱在语文书和历史书中的内容给串联,适合初学者。

但读完,不禁觉得帝皇之心(人性极度释放者)的凉薄和历史之轮的无奈。

一,为什么值得读一读?

安史之乱是唐朝的历史转折,此战之后盛唐不再,对内形成军事割据之势,对外变成中华小王朝。经此一役雄唐难继,首先是军队收缩回国,无法再对外扩张,其次是此战伤亡人数太多、国力衰退,更重要的是,对内体制的改变,不再是积极信任边军边将。此战也造成了后续闻名于世的安西遗军,铁血孤忠。安西孤忠,这故事每读一次,泪满襟一次!

这书是对安史之乱的简介(严格来说,他更多描述安禄山之乱),书的内容不难,算是入门级,所以,如想快速了解那段历史,可从此书入手。

本书特色在写安史之乱的角度:诗人和皇权。

作者选择了诗人和边塞诗的角度来介绍这段历史,把语文课本上的人(诗人)和历史课本上的事(政事)给串联起来了,不仅从政治角度去观察那场浩劫,更是从诗人、普通人的角度去感受这场浩劫。关于那时的诗人,书中有句话真的是一阵见血。边塞诗人,看似笔下都是边塞风光,实则心中都是长安人情;写的是大漠豪情,实则想的是功业名利。那时,皇帝重视开疆拓土、重视“出将入相”,所以,投奔边军,为边将歌功颂德,成了文人入仕的一条捷径。谁能想到,写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也曾北上“探查”当时炙手可热的安禄山,也曾南下追随“拥军自立”的永王李璘。所以,要看透这些诗歌,必须看透后面的皇权、政治和人心。

了解大历史下的众生态,想了解过去名人的选择,为自己做榜样、解困惑,这是我近期读历史的动力。具体到为何拿起此书,我还有2个私人原因:“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文天祥《正气歌》。

1,想了解颜真颜、颜杲卿两兄弟的事迹。

我刚看完许先哲的《刺客信条-王朝》,想看一下“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背后的故事。

2,怀念故乡双忠行祠背后的故事。

我老家的闹市中有座寺庙,纪念的正是张巡、许远这两位忠臣。从小就听老人讲起这些千年之前、千里之外的故事,对他们的印象不过是逢年过节的磕头跪拜以及饭后闲谈的故事,长大了再从书中读到这些熟悉的陌生故事,更多了一份力透纸背的感叹和尊敬(困守10个月,“城破,遣民止四百而已”)。

二,书的内容

安史之乱一共7年2个月,其中有2年唐玄宗李隆基为避开战乱,被迫离开长安,从而长安沦陷。

天宝15年(756年)6月13日,唐明皇玄宗李隆基以“亲征”为名,带着亲信和禁卫军,偷偷离开长安,长安在安禄山大军到来之前,先陷入混乱和抢劫中。作者以此为引子,往前追述到安史之乱起因,往后讲述到收复长安城,平定安庆绪(安禄山儿子)、史朝义(史思明儿子)等的叛乱。书中这段历史的主角是皇帝李隆基、太子李亨和安禄山,配角是大唐的平乱诸将、叛乱诸将,领衔主角是诸位诗人和他们的千古名唱。

全文分8章,标题比较有意思,书的最后也有安史之乱的大事记。

经过:唐明皇玄宗李隆基的政策重心是不断开疆扩土,打造盛世(武皇开边意未已——杜甫《兵车行》),带来以下3个变化:

1,外将内相的矛盾

唐朝有“出将入相”的习惯,所以,宰相面临的最大竞争者,除了皇帝的宠幸者外,就是这些领军在外的汉人将领。即使被称为贤相的张九龄(史称“岭南第一人”)也对朔方节度使牛仙客的升迁极度不满,直接与皇帝硬刚。所以,从宠幸者上位的奸相李林甫(口蜜腹剑成语的主角)为独揽权力,一边不断打压朝臣,希望独占圣恩,一边提拔外族人员做边将,减少竞争者,最终李林甫独揽大权十九年。

2,边将(节度使)权力上升

因为领土的变大,传统的府兵制(平时为农,战时为兵,自带粮器,随军出征)已经无法满足长时间、远距离战争的需要,它无法有效解决后勤保障;同时,节度使缺乏调动和指挥军队的权力,影响和降低了军队战斗力,所以,朝廷决定给予节度使军队管理权、地方财政权和行政权,以便节度使去落实自己的军事计划,积极开疆拓土。

3,朝廷无兵可用

一方面,重心在边疆,中原无兵,中门大开。唐朝天宝元年(742年)全国在册兵员为57.47万人,全国10个节度使边军兵力约48.69万,安禄山东北三师(东师)就拥兵18.39万,哥舒翰西方二师(西师,东、西两师号称帝国两大军事集团)拥兵14.8万,朔方军有6.47万人,安西军有2.4万人,北庭军2万,剑南军(杨国忠)有3.9万。也就是说,节度使手中的兵力约为帝国总兵力的85%,安禄山手中兵力约占节度使总兵力的40%,而且这些边军都是久经沙场,与承平几十年的禁卫军相比,其战力不可同日而语。

另外一方面,经天宝10年(751年)三场惨败之战,不但表明大唐拓边计划开始受挫,而且暗示大唐帝国兵力已捉襟见肘了。剑南节度使两次远征南诏,损失十余万人,第二次远征造成8万边军溃败,死者达6万;安禄山远征契丹,6万大军伤亡殆尽;安西军2万人与大食国的怛罗斯之战,最终仅剩下几千人铩羽而归。有人说, 怛罗斯之战是唐军由盛转衰的标志,我却觉得是天宝10年是唐军由盛转衰的标志,不但优质兵源数量出现问题,而且反映出军队管理的问题。

当然,当安禄山起兵时,不但唐玄宗李隆基,乃至整个大唐军队和朝廷,都毫无心理准备,也无紧急预案,边军又远水救不了近火,所以,不但无兵可用,而且无从谈起,这也使得安禄山能长驱直入,陈兵潼关前。

后果:内耗和反叛

任用少数民族边将的政策,往好处说,体现大唐的人才政策,有容乃大,唯才是举。往坏处说,因为边将在朝廷无奥援,只能听命于大权独揽的李林甫,李林甫为了拉拢他们,不断放权,看似边将权力上升,实则是李林甫权力上升,最终一人独揽朝纲,权倾内外。这是一种微妙的平衡,在初期,李林甫通过施恩给边将,换取边将的支持,进而放大自己在朝堂上的权力,随着权力变大,反过来又使得他能对边将恩威并施;但是,随着时间发展,边将必定尾大不掉,李林甫或者他这个位置上的后继者,无法再对边将恩威并施(无法给予更多好处,也无法给予控制),则这种结构必将被打破。这也可以解释以下2件事情:

1,杨国忠为何要打击安禄山。因为他无法通过更多的施恩来控制安禄山的等人,那就只能除掉。

2,为何在安禄山之后,史思明也相继称王造反,边将和朝廷离心离德。因为这是一种体制性博弈的结果,一旦平衡被打破,轻则拥兵自重,重则反叛自立,这成了一条必然之路。

原因:李隆基的皇权独大和制衡之术

很多书说他前期勤勉理政,后者慵懒导致昏庸,我却觉得后期的他,深明人性和帝皇统御之术:对能满足他欲望的人宠信有加,让这些人得到权力(恩),甘心去做皇帝的白手套;对得到权力的众人采用互相制衡的管理方式(威),保障皇权的大权在握。

这样的制衡比比皆是:李林甫——太子李亨(一日杀三子),杨国忠——太子李亨、杨国忠——安禄山、杨国忠——哥舒翰、安禄山——高仙芝/哥舒翰、太子李亨——永王李璘、......不变的是,他居于中心,众星捧月;不变的是,他的每一步小心思都要假借手下人说出来:逃离长安、逃亡四川等都是手下人提议的,他不过是顺应廷议。

(看起来,体制内这套游戏千年不变,其实是人心的规律千年不变)

打破这一切的是几个连续的事件:马嵬坡禁军叛变诛杀杨国忠、太子李亨带兵离队自己称帝(肃宗),肃宗诛杀永王李璘的“叛乱”成为唯一的皇家势力,肃总收复长安尊李隆基为太上皇,太上皇李隆基被软禁。从此,进入肃宗的权力时代,开启了“弱干强支”的另一个博弈时代。

这书读完,我有个强烈的感觉,它所描述的历史,让我想起另外一本小说《大明王朝1566年》,所谓奸臣当道、贪官横行,不过是皇权在上的遮羞布。

说完书本说书皮。

书名副标题很长:安史之乱前后的内廷、诗人、政争与叛乱;中文名叫“弃长安”,英文翻译为“lost Chang'An”。“弃”含有主动放弃之意;“Lost”则有不得已失去,一字之差,体现中国人“为尊者讳耻,为贤者讳过,为亲者讳疾”的传统观念。

三,个人的感悟

虽然知道,良人已逝,事情已过去,无须生气;

虽然知道,黔首苍生,圣人之玩物,仍意难平。

意难平的人、事、物:

人,何为正确选择?

1,颜杲卿一族和张巡、许远的战死。不远之处,本有援兵,奈何不至,虽死不悔,只为初心。

2,高仙芝、封常清的冤死。一天之内大唐连杀2名将星。明明是百战名将,却不但行动上要受到监军太监边令诚控制,更遭受索贿。索贿不成,边令诚上奏,丢城失地、怯懦畏战,贪瞒钱粮,李隆基下令赐死。让人意难平的是,封常清想面圣被拒,最后才发现,他早写下面圣遗书,陈述的还是国事:望陛下不可轻此贼(封是当时唯一见识过安禄山百战之兵厉害的人)。

3,安禄山谋士严庄的不死。

严庄是安禄山的第一谋士,不但推动安禄山的造反,更是推动安禄山儿子(安庆绪)的杀父夺位,最后再次反叛归顺唐朝。为能鼓励后续叛军更多归顺,肃宗决定善待他,授封司农卿,从三品职衔。这种“招安”方式虽然看似有效,却为中晚唐的军事割据,埋下伏笔。

事,一切都是权力之争

1,三朝京兆尹崔光远和奸相李林甫

京兆尹崔光远,李隆基离京前他是大唐京兆尹;安禄山来了他投降做大燕的京兆尹,叛军内乱了他投靠李亨做了肃总的京兆尹。让人不禁感叹,投降是门技术活。

奸相李林甫,一边说时值开元盛世,一边说无奈奸臣当道,让人情何以堪?

盛世,从开元元年(713年)到天宝14年(755)11月,共42年,

奸相李林甫却从开元22年(734年)开始任相,737年任首辅,到天宝11年11月(753年)病逝,在位19年。(随后杨国忠继首辅,3年8个月后,安史之乱爆发)在最辉煌的42年千年难遇的盛世之中,被人唾骂为奸相的李林甫却在位了19年,占据盛世约一半的时间。事实是,李林甫在位推动财税制度改革(从人头税变为土地税)、军事改革(从府兵制到募兵制)和司法改革(重编行政法典《唐六典》)。书中提到大唐各种法典约7026条,李林甫修订的就有3432条。

这是多大的讽刺!

国力是盛世,朝堂却由奸相把持,那这国家的兴亡盛衰、百姓的安居乐业,又与朝堂的诸位明公何关?

到底,所谓诸公谋国不过食餐素位,还是奸相之称不过朋党之争?

2,一场邺城之战,百丑毕现

无论是放弃李泌的“先河北后关中”的策略,还是借兵回纥收复长安造成两京惨遭洗劫,无论是之前唐玄宗李隆基还是后来肃宗李亨,关心的不过是手中的权力。

邺城之战,

战前,大唐集合各路军队,合计兵力60万(应该有很大水分)围困叛军安庆绪于邺城,但是为平衡势力,肃宗不但不设立统帅,还又派出另一个臭名昭著的宦官鱼朝恩做监军,统领上述各军。

战中,有人提议“围城打援”歼灭来救的史思明,鱼朝恩不从,各军开始各自为战保存实力,最终城围而不破,唐朝军队反被来援军队不断袭扰,最终大唐军队因缺粮一哄而散,不战自破。

战后,鱼朝恩甩锅给郭子仪,造成郭子仪丢失朔方节度使职位;同时,叛军再度攻陷洛阳,肃宗担心其登基的政治基础(收复两京)消失,太上皇李隆基有可能就此复辟,一改温顺态度,不断逼宫唐玄宗李隆基。

如书中所言,凉薄本就是君王本色。

物,虚假的爱情和诗歌

白居易《长恨歌》让李隆基和杨玉环成为梦想爱情故事,如果当你知道以下3点后,还有如此感觉吗?

1,杨玉环是李隆基的过门儿媳妇;

2,(武惠妃去世后)杨玉环入宫之前,李隆基就放浪形骸,毫无情种之相,他急需一个妃子,大唐后宫急需一个当权者;

3,杨玉环被选中,很可能不是她的美貌,而是因为她属于“李武韦杨”这唐朝皇后专业户集团的一份子,这就是一场政治婚姻。

个人觉得,马嵬坡中,李隆基并没表现出要救杨玉环的点滴意思,甚至是主动献出杨玉环,作为向众人表示他要与过去的自己决裂,重新振作的标志。

常见观点是,当时禁卫军叛乱,李隆基自身难保,所以才不得已接受叛军处死杨玉环的要求。果真如此吗?!

当时逼迫唐玄宗李隆基下令处死杨玉环的可是禁军统领陈玄礼,但他事后一直跟随李隆基,乃至回京。如果真的他敢曾逼迫过李隆基,李隆基会放过他?大概率又是一次“为尊者讳耻,为贤者讳过,为亲者讳疾”。

所谓的爱情,于君王眼中不过是玩物和度日,于诗人眼中不过是辞藻。

书不算厚,史不算长,但,人物很多,世间百态,看穿说破,不过贪欲。不禁问自己,是否昏庸、混乱、奢靡,猜忌、守旧,才是历史常态。

注:这篇文章已获得了0个赞。
点击此处点赞
注:您的支持将使我们做得更好。
请输入打赏金额使用支付宝打赏:
点击此处使用支付宝付款打赏
点击此处分享文章
看了文章后,是否觉得有需要购买的商品啊?在商品搜索输入框中输入需要购买的商品的关键词,然后点击“搜索”按钮,即可搜索到您想购买的商品哦!
聊天室52253评论消息 评论消息数:0
推荐文章
暂无图书类的推荐文章
足彩,投注,竞彩,预测,分析,足球篮球,五大联赛,下注
点击购买可快速降解的环保袋,保护地球
作者拥有文章版权
侵权必究
文章的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联系QQ:874402528
蜀ICP备20005130号






PC站首页
祭祀网-网上墓园
中国公墓选择指导中心,中国各地公墓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