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文章详细内容已隐藏,打赏前只展示文章简介,请打赏,打赏后,刷新一下此页面,文章详细内容就会显示出来!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多多打赏,多多关注网站的广告信息,通过点击广告图片链接,可进入京东商城购买商品。公司有收益后,就会免费为大家提供文章等作品信息。大家的支持,将使我们做得更好,为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
文章描述:
1
来源
本品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2
相关名
鸦胆、老鸦胆、鸦蛋子、丫蛋子、鸭蛋子、鸭胆子、苦参子、苦榛子。
3
产地
主产福建、广西、广东、台湾等地。
4
采收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5
性状鉴别
本品呈卵形,长6~10mm,直径4~7mm。表面黑色或棕色,有隆起的网状皱纹,网眼呈不规则的多角形,两侧有明显的棱线,顶端渐尖,基部有凹陷的果梗痕。果壳质硬而脆,种子卵形,长5~6mm,直径3~5mm,表面类白色或黄白色,具网纹;种皮薄,子叶乳白色,富油性。气微,味极苦。
6
性味归经
苦,寒。有小毒。归大肠、肝经。
7
性能特点
本品苦寒清燥,并有小毒,主入大肠,兼入肝经。内服清热解毒、燥湿杀虫、止痢截疟,善治热毒血痢、休息痢及疟疾。外用腐蚀赘疣,治鸡眼、赘疣。
8
功效
清热解毒,燥湿杀虫,止痢截症,腐蚀赘疣。
9
主治病证
1、热毒血痢,休息痢。
2、疟疾。
3、赘疣,鸡眼(外用)。
10
用法用量
内服:每次10-15粒(治疟疾)或10-30粒(治痢),或0.5-2g,每日3次。味极苦,不宜入煎剂,应去壳取仁,装入胶囊,或以龙眼肉或馍皮包裹吞服。外用:适量,捣敷;或制成鸦胆子油局部涂敷。
11
使用注意
本品有小毒,能刺激胃肠道、损害肝肾,故宜中病即止,不可多用久服;孕妇、婴幼儿慎用,脾胃虚弱、胃肠出血、肝肾病患者忌服。
1来源
本品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2相关名
鸦胆、老鸦胆、鸦蛋子、丫蛋子、鸭蛋子、鸭胆子、苦参子、苦榛子。
3产地
主产福建、广西、广东、台湾等地。
4采收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5性状鉴别
本品呈卵形,长6~10mm,直径4~7mm。表面黑色或棕色,有隆起的网状皱纹,网眼呈不规则的多角形,两侧有明显的棱线,顶端渐尖,基部有凹陷的果梗痕。果壳质硬而脆,种子卵形,长5~6mm,直径3~5mm,表面类白色或黄白色,具网纹;种皮薄,子叶乳白色,富油性。气微,味极苦。
6性味归经
苦,寒。有小毒。归大肠、肝经。
7性能特点
本品苦寒清燥,并有小毒,主入大肠,兼入肝经。内服清热解毒、燥湿杀虫、止痢截疟,善治热毒血痢、休息痢及疟疾。外用腐蚀赘疣,治鸡眼、赘疣。
8功效
清热解毒,燥湿杀虫,止痢截症,腐蚀赘疣。
9主治病证
1、热毒血痢,休息痢。
2、疟疾。
3、赘疣,鸡眼(外用)。
10用法用量
内服:每次10-15粒(治疟疾)或10-30粒(治痢),或0.5-2g,每日3次。味极苦,不宜入煎剂,应去壳取仁,装入胶囊,或以龙眼肉或馍皮包裹吞服。外用:适量,捣敷;或制成鸦胆子油局部涂敷。
11使用注意
本品有小毒,能刺激胃肠道、损害肝肾,故宜中病即止,不可多用久服;孕妇、婴幼儿慎用,脾胃虚弱、胃肠出血、肝肾病患者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