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与朋友争高低
蔡澜是金庸先生生前的挚友之一,两人同倪匡、黄霑被称为“香港四大才子”。
蔡澜见识广博、文采斐然,但他并不喜欢“香港四大才子”这个名号。
原因是觉得自己配不上,能配上才子的只有金庸先生:
“怎么可以把我和查先生并列,跟他相比,我只是个小混混。”
他谦虚、低调,绝不趋炎附势,也不妄自菲薄。
在蔡澜看来,金庸就是比自己更有才气,见识更广博。
金庸先生也比他有钱,他从不嫉妒眼红,大方自如。
老友们聚会时,每次都是金庸先生买单。
“因为他有钱,他的书,光版税就够他吃喝不愁了。”
朋友相聚,谁有钱谁买单,不争高低,不感到难为情,也不感到蒙羞。
真正的君子之交,看重的往往都不是金钱和地位高低,而是友谊的深厚。
有句话说得好:
“你的水平,就是你最常接触的5个人的平均值。”
你身边的人是什么样子,你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身边的人都优秀了,你自然也差不到哪里;身边的人都落魄了,你必然也会陷入泥沼。
成就别人,亦是成就自己。
不跟朋友争高低,心宽了,朋友自然会多起来。
4
不与老天争倔强
邹韬奋说:“天下无万能的人,人贵有自知之明。”
做人最难得的就是认清自己,量力而行,不与天地斗巧。
有一个禅师在山上修行,声名远扬,很多人慕名而来向他求道。
有一次,众人都想来拜访他,发现禅师正在挑水,正好准备往山上走。
众人看见禅师的两只木桶都没有装满,而且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就向禅师发问。
禅师笑了笑说:
“你看我这个桶里面画了一条线,每次我都只装这么多,多了就超过了我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这就是底线。
这就好像我们做人做事,一切事情都量力而行,自己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大的事。”
古语有云:“知其所止,方能止于至善。”
人,不仅要知道自己要什么,更要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量力而行。
上了年纪,就要承认身体上大不如前,凡事不要逞强,不能硬撑;
欲望太满,就要承认能力的不足,降低预期,而不是执迷不悟。
《道德经》中讲: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执念越深,一意孤行,人越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