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鲁迅1918年至1922年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说,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出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1卷。从老师敲黑板的鲁迅课文时代走来,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上学时的蒙头转向不明其意,现在的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让我不禁感叹岁月不饶人。
正如鲁迅先生用笔,用心呐喊的那样,我们总有一天会改变,会理解鲁迅先生笔下的深意,会走向文明的时代。小说集里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旧时中国的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希望。
鲁迅写短篇的水平在亚洲历史上也是一二。《呐喊》里收录了许多名篇,几乎篇篇精彩,金句频出,鲁迅写的很直白,但非常深刻,通过精炼的文笔刻画塑造诸如狂人、孔乙己、阿Q、华老拴、九斤嫂、闰土、方玄绰、陈士成等一大批典型的中国式小人物,孤独、愤怒、悲叹但又坚毅、勇敢,充满力量的对旧社会发出呐喊,振聋发聩。
《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故乡》《明天》读得我生理上颤抖,直打哆嗦。
短篇收录顺序虽然是当年发表的时间顺序,但基调是从暗到明,希望是从无到有的。因为“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